欢迎光临!  校风 求博、求精、求真、求新  教风 重实、重变、重效、重美  学风 勤问、勤思、勤练、勤勉
 
 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教学理念  活动剪辑  毕业情况  在线招生  艺术培训
当前位置:半农文学报 发刊词 作文点评 文学报稿件 活动剪影 友情链接 名家寄语

草莓引出的故事说起

作文教学浅议()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笔者对作文教学情有独钟,特喜欢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作文。

这天,我让一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习作的题目是“我家的小院”,内容无非是院子里栽了好多花花草草,其中,栽得最多的是草莓,这是因为作者喜欢吃草莓,如此而已。这篇习作,论语句尚算通顺,描述得也还可以,但文章的立意呢?小院美丽的花草固然叫人赏心悦目,然而,仅此表达总觉得太浅薄、太单调,立不住脚。若低年级学生如此行文还说得过去,高年级学生写这样的文章就等于一杯白开水,太无滋无味了。

“文以载道”,文章的立意至关重要。就如人的灵魂,花的精神。人无灵魂就形同躯壳,花无精神早就枯萎了。文章的立意亦然如此。无立意之作,还不如不作,就譬如无病呻吟,听了叫人难受,格外头疼。

如何“对症下药”?笔者就有意识地启示学生:既然文章重点写了草莓,那么能不能从草莓引发出其他的故事呢?故事可以随心所欲的编,想象越丰富越好,但立意要深刻。立意要能别出心裁、不同一般那更是上乘之作。我这一说,同学们立马响应,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如天马行空,浮想联翩。

有的说,我写草莓告状。我问,告谁的状?回答说,告某某同学,因为他把吃剩的草莓丢了一地,既糟蹋了环境,又造成了浪费,实在可憎可厌。这样的故事当然可以,但立意并不新。我让学生再想想,能不能另辟蹊径,变一变立意?同学们经过一番酝酿和讨论,大家拿定了主意:对,写草莓因种植过多、过滥,而造成市场供应过剩,致使果农急得泪汪汪,草莓倒进了烂泥塘。显然,这是一哄而起的后果,就如电视机、电冰箱盲目生产一样,因不遵循市场规律而倒了大霉。笔者听了,连声喝彩。说,这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立意不但出乎意外,而且添彩,还富有哲理。至于题目,依然可称作“草莓告状”。

有位同学问:“能否编科幻故事”?我说行,任你编。结果,他编了,而且编成了,居然是个好故事,还颇有新意。他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我给玉皇大帝发请柬,请天上神仙下凡品尝我种的草莓,这草莓是高科技的产物,比蟠桃更鲜更甜,吃了更能延年益寿。玉皇大帝自然不信,便亲率天兵天将浩浩荡荡赴宴而来。才尝第一口,便啧啧称赞,等尝了第三口,便赶紧跟我签约,还向我索要种子。我说抱歉,这是专利,只供产品,不卖种子。玉皇听了顿时愣住了,佩服现代人的脑袋真精明,现代文明了不得。

还有位同学忽发奇想,说,我编一个偷草莓的故事。我问,干吗要偷?他说,有一次我嘴馋,口袋里又没钱,趁人不注意,就偷了一把,不想给逮住了。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面子丢了,还写了检讨。从此,我引以为戒,再喜欢的东西也不能“不告而取”了,因为做贼是最可耻的。同学们听了,连连摇头,纷纷评论说,这故事的立意太一般。我呢,“趁热打铁”,赶忙启示学生,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同样是偷,但出发点不同。如果将偷加上引号,故事怎么编?那同学一经提醒,顿时开了窍。他说,为了种好草莓,他偷学邻居家的技术,而且加以改革创新,不仅草莓丰收了,而且还向邻居家无私输出技术。结果,两家成了当今的“草莓大王”。这故事,当然也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个加上引号的“偷”,立即将立意更新了,同样不失为一篇佳作。

    更有一位同学独树一帜,她编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大意是奶奶从乡下来看望我们一家,顺便带来了一大袋自家种的草莓,因一时吃不了,就放在了厨房里。后来,因为事忙,竟忘了把剩下的草莓消灭光。当奶奶想起的时候,草莓已很不新鲜了。怎么处理?我们说扔了,可奶奶舍不得。趁我们不在家,奶奶居然把它们偷偷地消化进了肚子里。其结果可想而知,奶奶进了医院。我一听这故事,连声称赞,并鼓励她将立意开掘下去。她说,老年人就是不讲卫生,如果换了我们这一代,谁还会吃隔宿食?我赶忙提示:别忘了奶奶有她闪光的一面,那就是老一代人的节俭。节俭是美德,我们要继承发扬。但她必须尊重科学。能省则省,不该省的可不能瞎省呀,这是辩证的统一。假若把立意放在奶奶既有传统的美德又能体现现代文明,这样,不就更能塑造奶奶的形象,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吗?这样的奶奶会使城里的孩子在大吃一惊中深受感动,从而更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的。是吗?大家听了直点头。他们明白了,原来文章的立意是要一层一层开掘的。

这堂课,同学们编的故事没完没了,一发而不可收,可说是林林总总、洋洋洒洒。这些故事只须教者精心开导,并注重于立意的开掘,大都能面目一新,有的甚至能“起死回生”,立现光彩。笔者深为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原来孩子们作文的潜力真不小,只要引导得法,那潜力自会源源不断喷涌而出,从而产生更多的佳作华章。那时候,学生的作文也当会如“群芳争艳满园流香”的!不信,请试试!

 

我家的小院道来

作文教学浅议()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学生作文,最怕无话可说,但又不得不说。于是,只得硬着头皮无话找话。结果,找来的话全是废话。真的无话可说吗?不。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启发得体,引导得法,学生的话自然会多起来,而且会越积越多,甚至会说个不休。

笔者给学生讲作文,先就这个问题出了道题:“我家的小院”,让学生思考。有学生问,我家没小院,叫我如何写?笔者回答,你见过人家的小院没有?有学生说见过,也有学生说没见过。笔者接着问,你读过有关小院的文章没有?有说读过的,也有说没读过。笔者再问,假如你一旦拥有了小院,你准备派什么用场?这一下,大家都有话可说了。有的回答,我要在小院里种满花花草草,让小院四季飘香;有的说,我要在小院里设计一座现代化的温室,栽培奇花异草;有的还决定在小院里喂养各种珍禽,早晨起来,就可欣赏鸟儿的和鸣。待同学们都谈了打算以后,笔者继续问,现在你觉得有话可说了吗?大家一听都乐了,表示如果这样写就有具体内容了。这时,有同学忽然提问:我家的小院怎能写别家的小院呢?笔者反问:为什么就不能写?记住,这是作文,是练笔。既然科幻、童话都能编能写,为什么别家的小院或是想象中的小院就不能“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到我家来呢?大家一想,对呀,假如我家没有小院,不就无话可说了吗?要有话说,难道不能“借”,不能“编”,不能变“某家”为“我家”,变“小家”为“大家”吗?如此,话题儿有了,话匣子打开了,笔者的面前也就有了一篇篇相当不错的文章。然而,笔者发现学生的作文虽有话可说了,但内容却大同小异。“我家的小院”几乎都是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只不过花的品种稍有不同而已。这就是说,学生由于拓不开思路,又陷入了另一类“无话可说”的境地。怎么办?

笔者于第二次作文讲座时,便有意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大胆放飞思想,索性海阔天空去寻找题材,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偏不写小院的花花草草,而要写人家所没有注意的或是没有想过的,行吗?这么一问,同学们的情绪又开始活跃起来。于是,经小组讨论,大家认为题材雷同,势必撞车。与其“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还不如“各走各的阳关道”,另辟蹊径,来个“异峰突起”。也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中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写出一篇“标新立异”的好文章。于是,大家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说,我家的小院里有口井台,平时很冷清,但一旦遇上村里停水,村民们就会纷纷上井台汲水。这样,井台就成了“集散地”,小院也自然而然形成了“会议中心”、“茶馆店”:大家从身边事谈到天下事,从乡下人说到城里人,一路说去,知无不言。那种热闹劲就象赶集场、赴庙会,小院里尽是说不完的话题儿,笑不够的趣事儿……我一听,立即喝彩,还要他再想一想,除了谈天说地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内容?他想了一会,补充说,那里还经常举办音乐会。我说,好哇!这小院多么有特色呀!赶快写,写出来定能与众不同,说不定还会“崭露头角”哩!

    还有个同学说,我想写小院的变化:以前,小院里晾满了腌鱼腌肉;后来,小院里摆了台洗衣机,晾晒着新衣新裤;现在,小院里置起了水池假山,还有各式盆景。我听了,连声夸赞说,从小院的变化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并通过这一侧面歌颂了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这样的立意要比花花草草的描述深刻得多,也高明得多!

笔者的这一鼓励与启示,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拓展。有同学说,我家的小院现在改作了“仓库”,因为爸爸办起了私营企业。也有同学说,妈妈下岗以后跟人家合资办起了幼儿园,我家的小院便成了“儿童乐园”……

就这样,你一个主意,我一种构思,话儿就象开了闸的潮水滔滔滚滚。学生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要说的话儿很多很多,说不完,道不尽。这样来写“我家的小院”,还要学生硬着头皮“无话找话”吗?还会“满纸废话”吗?

因为锅里有米,巧媳妇就能煮出饭来。学生作文也同样如此,有时候也要“找米下锅”。如何找“米”?当然得有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其实,这也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之道!

                                                        

秋游,游出了什么谈去

作文教学浅议()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眼下,学生作文大多只注重交待事情的过程,而忽视身临其境的体验,特别是春游、秋游之类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往往一开头,说秋游的隔夜自己怎么激动而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便起身、乘车,而后便是一路游览,见什么写什么,通篇流水帐,一杯白开水。

笔者就此为话题,有意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所写“秋游杭州”的短文。结果,大多数学生正如以上所述,仅是写景,而不入情,干巴巴,淡兮兮,味同嚼蜡。有的甚至东一榔头西一棒,乱糟糟,杂沓沓,等于一盆浆糊。

后来,笔者问学生:秋游,你游了哪些地方?学生答:我游了岳王庙,游了灵隐寺,游了西湖长堤,游了飞来峰……“那么,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呢?”笔者接着问。有学生说:岳王庙。因为那里供奉着一代抗金名将岳飞,威风凛凛,气概非凡,令人肃然起敬。也有学生说:花港观鱼。那儿的鱼很好玩,成群结队,象赶集似的。还有的学生说:飞来峰。那里的风景绝佳,充满诗情画意。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谈兴也很浓。笔者乘势而下,又提出一个问题:“游览了这么多名胜,你有何感受,有何收益呢?”话音刚落,大家便争着回答。有的说,岳飞精忠报国,我自然以他为楷模,现在学好本事,将来报效祖国。有的说,花港观鱼,鱼欢人更欢,我自然想起了自己的责任:要净化、美化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的则说,登飞来峰,我觉得很累很累,但我鼓起勇气,毕竟将峰顶踩在了脚下。于是,我有了深切的体会:学习就如爬山,要比意志,拚毅力……如此这般,等等等等。紧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既然有这么多感受和体会,干吗不写呢?这时候,同学们不吱声了。看样子,他们知道自己行文的缺憾了。于是,笔者紧迫不舍,再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呢?能不能广开思路,另辟蹊径?别人写过的我偏不写,人家说了的我偏不说,行吗?经笔者这么一提醒,大家又活跃起来。有的开始小组讨论,你一言我一句,话像开闸的潮水;有的甚至为了不同的意见双方争论不休;有个别同学则陷入沉思,思索着当时的情景,想从中品尝出什么真味……

    过了一会,大家举手发言了。有的说了瞻仰岳王庙后的别样感想:岳飞愚忠,死得不值。有的说了花港观鱼的偶然发现:他先没看到鱼,感到失望,后来,同学们拍了手才引出了鱼儿,所以鱼儿象人,也要“掌声有请”的。有的则说了登飞来峰的全新体会:筋疲力尽的他已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他只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尽管如此,他觉得不看风景也值。为什么?因为他从爬山的过程中领悟到:“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的深刻含义。譬如,今天你觉得跑百步就够累了,那么,你就把目标定在一百二十步。这样,你就能咬咬牙挺过去……总之,同学们经过讨论和思考,渐渐明白了:别说一个人经历不同会感受不一,就连心情不同,体会也会各异的,决不能“千人一面”。所以,秋游的作文不仅要写出所见所历的景色,而且要融入内心的体验,还要与众不同,出奇制胜。

  最后,笔者作了简明的总结:秋游游出了什么?一句话:要游出思想、游出感受、游出体会、游出收益,而且要别出心裁,想他人之未想,写人家之未写。而这,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所必须历练的一招新把式、真功夫。 

 

浅谈学生作文的个性问题

·陈复观· 

在学生作文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通病:即缺乏鲜明的个性——文章内容、主题、结构以及风格、用词等方面,大同小异,千人一面,这在作文创意上乃至在发现、培育有前途的少年作家苗子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个性即典型性,它寓于共性之中。没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共性。施耐庵的《水浒传》,写了一百零八条好汉,虽不能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个个性人物,却也努力在人物个性上,创意了数十种典型的人物性格。据传说,施耐庵在江阴祝塘大宅里村当徐姓大财主的谋士和家庭教师时,教其子女绘画,每次画一张脸谱,次次不同,前后画了一百零八个形象各不相同的脸谱,说这是他写《水浒传》的提纲。因此,《水浒》成为名著而流芳百世,其作品的人物个性塑造的成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学生作文的目的之一是学文学,文学即“人学”。作文要写人,就得写人物的个性。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人,天生就造就了各自的个性。从外形上看,每个人的面部形象、服饰穿戴、脾性爱好、事业成就都各不相同。就大自然而言,无论动物、植物,无一不具自身的个性:虎狼凶残、兔羊温顺、狐狸狡赖;松柏常翠、红枫似火、腊梅耐寒、桃花恋春……

个性,是人的真理,大自然的真理。

学生作文务必要注重个性。

首先,要从共性式的作文框架中脱颖而出。老师的命题作文,仅是告诉学生一个写作方位,关键是学生要在这个方位中寻找你自己的个性目标。比如:老师命一题为《妈妈》,从共性的角度上写,不外是妈妈怎么关心我、爱我,内容似乎一辙于“为我买新衣送温暖”、“陪我上医院表母爱”或是给好吃的、陪好玩的等日常琐事。这些内容只写了共性。当然,作为天下妈妈,这些关爱儿女的内容不是不可写,关键是你要找出你妈妈的个性方位,更重要的是,要用作者自己的目光、观点去观察、去挖掘妈妈内在的东西,不浮于表象,找准你妈妈身上特有的素材。风光的妈妈,也许你能找出她的苦恼之处;苦恼的妈妈,你可能会挖出她心中的亮点;妈妈的豪爽性格,你要窥视出她与众不同之处;哪怕是离异后的妈妈,你也要透视出她内心深处的思潮和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总之,要写出“你的妈妈”的特点,这就有了个性。

其次,要力避仿作。俗话说,第一个发明者是天才,第二个模仿者是庸才。为什么古代名人的字画真迹名贵,而仿作都价廉,原因就是前者是创意人,后者是“跟屁虫”。学生作文的模仿,虽不能说是抄袭,却也不可称之为创作。依样画葫芦,会埋没自己的个性和才华的开发。

当然,仿作也不是一无是处。首先,所仿之作,必然是较为优秀的作品。学习这些佳作是从中汲取其精华,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精华逐步转化、发展成你自己的智慧,溶合为你自身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个性。绝不是囫囵吞枣,绝不是毫无创造力的重复他人所创造的东西,这种“借鉴”方法是可行的。当然,作文的抄袭现象是必须反对的,这是一种偷窃行为,是最没出息者的所为。

学生作文的个性问题牵涉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命题的作文,在提示中切不可划定范围,制成框架,而是要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见解、自身挖掘到的创作素材以及自身独有的写作手法去完成作文任务。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文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能辨别出有鲜明个性的佳作。作为课外指导者的家长,亦须正确评价、引导、支持自己子女在作文中的个性展示,切不可乱加评析。社会上相关的艺术单位,对于学生作文中有个性的佳作,要予以各种形式的表扬、奖励等。

当代学生中隐含着不少未来作家的苗子,而显示这些苗子的主要途径是从他们的佳作中展示。愿中国未来的伟大作家从这里起步、迈步,从而登上二十一世纪的文坛。 

 

风景须听吗

江阴市实验小学 徐 璐 

在《散文》上读到一篇文章叫《听风景》,题目怪怪的。风景要到旅游胜地去欣赏,怎能听得见呢?文中作者一开始也像我们一样抱怨周围没有赏心悦目的秀丽风景,于是带了干粮辛辛苦苦地去山上寻找奇峰怪石,小溪飞瀑。却见一个人头枕双臂,躺在草地上,闭目向天,说是在听风景。真的,作者也听到了山上有鸟的啾啾声,山下有鸡鸣声,有吆喝赶牛声,有哗哗的水声……这个人还说,清代有个善听风景的人曾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像以往一样,我把这篇文章印发给学生——遇到好文章,我总会迫不及待地与学生一起分享。尽管他们还只是小学生,我相信他们都有一个好胃口,名家名作、美文妙文只管“填”进去,让他们慢慢地去“去刍”吧!

学生的领悟力很强:罗丹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的就是这意思吧。我说,是呀,只要你留心听,你可以随时随地享有身边的风景,哪里还需要去寻呢?只要你培养细腻善感的心灵,留意日常生活,事事皆可入文,哪里还会愁无话可写呢?


---about us---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