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校风 求博、求精、求真、求新  教风 重实、重变、重效、重美  学风 勤问、勤思、勤练、勤勉
 
 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教学理念  活动剪辑  毕业情况  在线招生  艺术培训
当前位置:半农文学报 发刊词 作文点评 文学报稿件 活动剪影 友情链接 名家寄语

发扬半农精神  哺育文学新苗

——《半农文学报》举行首发式 

日前,以我国“五四”时期江阴籍文化名人刘半农先生命名的《半农文学报》正式出刊并在市天华艺校隆重举行首发式。市文联、市作协、市史志办、市博物馆、市文化馆、江阴日报社等单位有关领导以及16家市区中小学文学社指导老师出席了会议,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吴志云因外出考察未能到会,但在报纸组稿、编辑过程中曾多次关切过问并作过具体指示。著名作家夏坚勇专门为创刊号撰文“雏凤清于老凤声”,热情鼓励《半农文学报》散发出激情的血温和光彩,映现生命力自信的笑容,张扬文学个性,抒写人生风姿,意兴流溢,神韵俊朗。夏坚勇指出,文学从来就是青春的事业,青春与文学结缘从来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因而他殷切期盼全市中小学钟情于文学的少男少女,以鲜活的文字在《半农文学报》上崭露头角。到会的江阴当代作家丁阿虎、卞文达、陈福观等,对如何办好半农文学报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江阴市博物馆兼刘氏三兄弟纪念馆馆长唐汉章重点介绍了刘半农的文学成就。江阴日报专题部主任单旭就办报的技术性问题作了具体指导,与会中小学语文老师对发展校园文学,改进作文教学以及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应试作文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半农文学报》由江阴市天华艺校《半农文学社》主办,由史影校长兼任文学社社长,主管《半农文学报》出版事务。半农文学社成立于20015月刘半农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这是一个群众性的校园文学团体,以创作、交流、研讨、赏析文学名著为活动内容,以扶植中小学生发展文学特长,创作优秀文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从而弘扬刘半农开拓新文化的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首批会员单位有南菁中学、江阴高中等九所中学,实验小学等八所中心小学,连同天华艺校共18所中小学,拥有学生文学社员上千名,为了出版《半农文学报》创刊号,先后在南菁、市中举行两次组稿、编委会议,得到了会员单位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关注。 ·李锡成·

丹桂飘香艳阳天

               ——“半农文学社”相聚青阳中学 

    2002年10月15日,“半农文学社”顾问、编委20余人在青阳中学聚会,为“半农文学社”和“半农文学报”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顾问、编委们认真听取了青阳中学75年创业发展历史和青中小记者团活动情况介绍,欣赏了青中小记者一分钟即席演讲,并就如何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刘湘和、卞文达、赵谷怀、华国琴、单旭等江阴有影响的文化名人相继发言,南菁、市中、一中等10余所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吴志云最后讲话,就校园文学“践行人文精神,赞美个性张扬,注重心智开发,促进素质教育”这一话题发表了精辟见解,并提出了组建江阴市教育系统文学联谊会的构想。

2001年5月,为纪念江阴籍著名文学家刘半农先生诞辰110周年,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倡导组建了“半农文学社”,南菁中学、江阴高级中学、实验小学等18所中小学校园文学社加盟,目前已拥有上千名文学社员。“半农文学社”面向全市中小学文学爱好者编辑出版了《半农文学报》,并聘请江阴著名作家和文化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指导并推动学校作文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学创作。

·李锡成·

丹山万里竞风流

                  ——贺半农文学社成立三周年

本报编辑部

 

日月交替,春华秋实,半农文学社成立三周年了。半农文学社在半农先生的故土应运而生,在新世纪明媚春光中茁壮成长,在江阴市校园文学部族众位志同道合者的热忱扶持和精心呵护下,稳步走过了三个寒暑春秋,回首这一段颇具色彩的路程,也让人心潮激荡,心花沁香。

2001523日,正是刘半农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史影校长倡导下,江阴市天华艺校半农文学社隆重成立,市人大副主任陈捷元、徐海峰以及江阴市众多文化名人相聚天华艺校,热烈庆贺江阴文学界这一富有青春色彩的文学壮举。随后,又分别于621日、1214日,在南菁、市中两次举行半农文学社团体会员联谊会,半农文学社从此走出单一的校园空间,成了我市中小学文学爱好者的共同联合体,成了文学幼苗攀枝附凤的绿色丛林带。2002421日,《半农文学报》第一期正式出版面世,半农文学社步入了壮健宽广的发展之路。三年来,已出版数期报纸,发表了上百篇学生优秀习作和几十幅书画摄影作品,随后,半农文学社又先后在青阳中学、江阴一中、暨阳中学、天华艺校、要塞中学等学校多次聚会,探讨作文改革,切磋写作技艺,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情谊,我们半农文学社全体成员坦诚相处,以心相许,情同手足,亲如家人。感谢文学,让我们心相连,人相亲。

半农文学社的壮美与俏丽,还得益于全体顾问的悉心指导与真情付出。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吴志云、江阴日报总编蔡意同,著名作家、江阴市文联副主席夏坚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阴日报副刊主编丁阿虎,江阴日报办公室主任单旭以及市作协卞文达、市教育局督导办杨德生,还有刘湘和、徐泉法、陈福观、唐汉章等一直关注着半农文学社的前进步伐,热情参与半农文学社活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并为《半农文学报》多次撰写指导性文章。

这期间,天华艺校蓬勃发展,“金色大厅”的《天华之声》令异国知音倾心入迷,轰动海内外,振奋民族情;去年12月,社长助理李锡成成功出版了他50多万字的作品集《心灵旅程》,有目共睹的文学成就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得到了各界文学知音的广泛认可。首发式、座谈会,相继在青阳高中、江阴高中隆重举行,半农文学社又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

瞻望2004年,半农文学社将一如既往地奋发进取,攀越新的峰峦,种植新的风景,谱写新的篇章,半农文学社前程更加壮美如锦。

2004331

刘半农,文学人的灵魂之光

·李锡成· 

刘半农(18911934),从江阴小城走向神州圣坛的一位文化巨人,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光照华夏。他的思想火花、他的奋斗精神、他的不朽著作,曾与伟大的五四运动紧紧地融为一体,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成为广大文学人永远的灵魂之光,无疑,更是我们江阴儿女永恒的骄傲与荣耀。

半农文学社以及社刊《半农文学报》冠以“半农”之名,这就意味着,我们这个跨越空间的组合式群体,必须始终遵循半农先生的文化精神,弘扬半农先生的民族精粹,追求半农先生的思想风格,造就半农先生期盼的文学新秀。

用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新一代青年,使广大在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下茁壮成长,蓬勃向上,成为当代中国的参天大树,成为参与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时代的声声呼唤,而文学写作正是涵养品格、激活思想的有效途径,理所当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亲密伴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半农先生毕生成就的结晶。半农先生以开创现代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实践和卓越贡献而名垂青史。为此,半农文学社坚持不懈地导引校园文学爱好者走创新发展的成才之路。就文学而言,要大力提倡同学们在拓展阅读领域的前提下,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感觉,不断开辟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断踩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蹊径,写出富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学精品。这里,借鉴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必须在创新的指导下借鉴。创新是半农文学社生命活力的源头,也是每一位初涉文学的少年作者们发展自我的首要条件。

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思维新颖,视野开阔,而文学这片充满诱惑且披着神秘面纱的青春地带,正是孩子们表现自我、激扬情感、展示才艺的多彩舞台。致力于对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循循善诱和精雕细琢,正是半农文学社矢志不渝的宗旨,打造新世纪文学星空的灿烂与辉煌,是所有文学园丁的神圣职责。半农文学社从成立之日起,就有志于播撒文学种子,编织文学希望,浇灌文学幼苗,为繁荣江阴校园文学,发现和扶植一茬又一茬文学新人而乐于奉献,竭尽绵薄。

2004331


---about us---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