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校风 求博、求精、求真、求新  教风 重实、重变、重效、重美  学风 勤问、勤思、勤练、勤勉
 
 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教学理念  活动剪辑  毕业情况  在线招生  艺术培训
当前位置:半农文学社 社长的话 章程 组织机构 会员单位 成立大会侧记 名家寄语


名人寄语“半农文学社” 

社会各界对天华艺校“半农文学社”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成立大会上,江阴文艺界知名人士对“半农文学社”寄予厚望,言简情浓……

市文化局副局长吴志云:《半农文学社》这个命名很贴切。文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通过文学社把一批优秀的青少年文学爱好者集合起来,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生活。文学的本质是创造,希望《半农文学社》大力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活力,以新颖的题材去表现新型的观念。文学之路就是创新之路,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江阴文联秘书长卞文达:被天华艺校致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所感动。我当为《半农文学社》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并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培育更多的文学新秀。

江阴日报单旭:非常感谢史校长给了我服务青少年学生的机会,办好《半农文学报》,我会尽心尽力的。

江阴市文化局庄铁声:刘半农是五四时期的呐喊者,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江阴是他的故乡,创立《半农文学社》,高扬半农旗帜,扶植文学新苗,是当代江阴人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

江阴市博物馆馆长唐汉章:自从1990年刘氏三兄弟纪念馆建立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馆藏珍品不断丰富。在纪念刘半农110周年诞辰的时候成立《半农文学社》,这对纪念刘氏三兄弟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对此我表示热烈祝贺与良好祝愿。

    江阴市教育局许培良科长:

刘半农(1891-1934),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他,名复,原名寿彭,出生于江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到北大任法科预科教授,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他一生追求真理,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震惊文坛的进步论著,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位“斗士”和“闯将”。

半农文学社作为全市第一个学生文学联社,首先要高举创造的旗帜,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让创造成为改变未来的动力。惯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可抗拒的,就是再了不起、再伟大的人,也要学会忍受在循环往复的生活中无法逃避的诸多单调乏味。然而,只有新的创造,才能使我们身处的世界有所改进。

   当年,半农先生打破惯性,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叫我如何不想她》是白话诗挑战传统的最有力号角。他是白话诗歌的拓荒者,现代民歌研究的带头人,具有开拓精神的杂文家。今天,我们冲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空间局限,使全市二十多所中小学的文学社走到一起,牵手共进,不也是一个小小的创举吗?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海洋有容乃大,月光无声才美。这两句诗是刘半农先生投身生活、博采众长的生动写照。他不仅对文学颇有造诣,还是我国语言学及摄影理论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个获得“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的语言学家。

我相信,半农文学社的师生们,会从半农身上汲取成功的秘决,低头读书,抬头生活。在生活里挖掘写作的源泉与灵感,语言就会永远鲜活。心灵就会永远丰润。


---about us---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